查看: 121|回复: 0

高原首例人工耳蜗集采手术落地青海:五岁撒拉族男孩听见“新声”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1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5日清晨,青海省人民医院手术中心弥漫着紧张而温暖的气氛。在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正式落地青海的第五天,5岁的撒拉族男孩热苏力即将成为这项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首位受益者。这个来自循化县白庄镇的孩子,此刻正用清澈的眼睛打量着周围忙碌的"白衣天使"。
政策曙光:从无声世界到有声未来
"孩子出生后听力重度受损,助听器只能勉强维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宋翊飒抚摸着热苏力的大脑袋解释道。这位从业二十余年的专家见证过太多遗憾:过去进口人工耳蜗动辄二三十万元的价格,让青海众多听障家庭望而却步。而随着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推进,单套设备均价从云端跌落至5万元区间,降幅高达75%,配合青海省残联6.6万元的手术补助政策,终于让这个撒拉族家庭看到了希望。
术前准备室里,洁净手术部专家文红玲正在用彩色气球进行心理干预。"通过专业陪伴和情绪疏导,让孩子放松的状态甚至超越了很多成年患者。"她轻抚着热苏力的后背。这个不会说话的男孩用灿烂笑容回应着医护人员的关爱,手中的红色爱心气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新生。
尖端科技:科利耳植入体书写高原医疗新篇
上午10时,手术室内无影灯亮起。显微镜下,宋翊飒团队正在精密操作:"我们现在使用的科利耳植入体是第四代智能产品,不仅支持3.0T磁共振检查,还具备智能降噪和多场景模式。"随着银色电极阵列精准植入耳蜗,这项曾属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技术,在海拔2261米的高原手术室绽放光彩。
面对"手术难点"的提问,主刀医生指尖微动:"面神经保护和感染防控是关键。但得益于集采后配置的先进设备,我们现在能实现更精准的微创植入。"透过4K显微成像系统,手术团队清晰避开了敏感神经区域,两小时顺利完成青海首例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政策红利:听见每一个生命的回响
"这是医疗公平的历史性突破!"省医疗保障局达春艳难掩激动。数据显示,自2019年启动药品耗材集采以来,青海已累计落地990种集采药品和113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50%。此次植入人工耳蜗手术费用经多重政策叠加,患者家庭实现"零自费"治疗。
术后康复同样被纳入保障体系。省残联王克俭部长特别强调:"除了6.6万元手术补助,我们还为每位患儿提供0.8-2.4万元的术后语言康复资金。就是要构建从筛查、植入到康复的完整支持链。"
下午14时,苏醒的热苏力在病房睁开双眼。父亲马木汗麦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手术,现在国家全给解决了!"窗外,高原阳光穿透云层,正如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照进千万听障家庭——曾经遥不可及的尖端医疗,正通过制度创新跨越地域鸿沟,在雪域高原奏响生命强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