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是个圆 发表于 2025-3-13 19:44:15

保险就是骗人的?丙类药目录能否拯救愚民呢?

医保局放出风来:准备制定官方丙类药目录。
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是甲乙类用药,截止2024年,甲类用药100%纳入医保,共有639种,乙类用药70%-90%可用医保支付,共有2520种。市面上还剩下十几万种药品,需要完全自费,民间说法是“丙类药”。
现在,官方开始盖戳了:丙类目录药品的结算价格,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商保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
这里有几层意思:首先,丙类用药医保不支付,可以自费,可以商保支付;其次,国家知道你们商保公司人微言轻,现在由医保局以老大的姿态牵头,带着商业保司们一起跟药企砍价去。
去年中国医保的支出是2.97万亿,百万医疗险的支出大概是400-800亿,高端医疗保险的赔付更是不值一提。也就是说,所有的商业医疗保险捆在一起打个包,还不抵医保的一个零头。本来药企老板们刚逃过了集采的劫,现在医保又卷土重来,带着几十家商保小弟对着丙类用药的灵魂砍价,想起来也挺惊心动魄的。
但这事谁能最终受益?老百姓。只要有了合适的商业保险,我们就能享用到进口药和原研药了。而且医保局能从宏观上把控药价,确保不会高得太离谱。这样一来,保司就有了足够的钱去支付百姓的医药费,商业医疗支付的良性循环渐渐形成了。
我这人容易情绪激动,想到“以险养医”的年代终于要开启了,真是越琢磨越美。
什么样的药会进入“丙类目录”?
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只能开出集采药,原研药从医生的系统里消失了,就算你想到外面买药,医生也给你开不出处方来。
而丙类目录,好就好在它能把原研药、进口药带回到医院系统中来,就算医保不能支付,但医生好歹能把它开出来。给患者点能花钱买回来的希望,总不会错吧?
还有一种说法,原研药将不被列在DRG的控费范围内,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那么,什么样的药会被列入丙类目录呢?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医保局的条文,里面是这么说的:丙类目录主要聚焦在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为超出“保基本”的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
这句话里包含的信息量可大了。首先,你得要是创新程度高的创新药才行。前一阵上热搜的希舒美估计是没戏了,因为它属于“老药”。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多奈单抗,上市时间短,国际口碑不错,应该可以被列入目录。
其次,还有一个信息点:得超过“保基本”的定位才行。翻译过来,就是你得贵。因此,那些通过集采谈判初审,但因为价格太高没有成功入围的药品,很可能进入第一批丙类用药名单。CAR-T就是其中一个,它的单次治疗费用通常达到百万元以上,九次医保集采,均是价格原因最终不能中标。这些针对癌症患者的新型治疗法,应该会被丙类目录关注到。
你要还认为商保是骗人的,那么希望你特别有钱
丙类目录最终会成为患者们的“第二选择”。这是好事,因为在原研药越来越难开出来的今天,很多患者只有医保用药一种选择,而且还会被DRG层层管控。讲真,丙类目录也许会成为密闭房间里的一扇明窗,它能让被疼痛和拮据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患者,再找到一线可以为之努力的希望。
而且,丙类用药肯定不会贵得离谱,因为医保已经表态会牵头参与砍价。但是我们知道,创新药品的研发是异常昂贵的,药企已经被九轮集采折腾得风雨飘摇了,它们还会以亏本或薄利的姿态去经营丙类目录吗?
我和几个业内朋友聊了下,他们的一致观点是:医保局会带着几家大的商保公司去和药企代表砍价。对于丙类用药名单,药企会制作两个价格体系,一是与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结算的价格,相对优惠,毕竟量大。二是与患者自费结算的价格,保持市场原价水平,比较昂贵,因为这是单一的点对点医疗服务。
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商业医疗保险不光能帮你支付掉丙类药花费,价格还相对低廉(这很重要,因为你有可能承担一部分自付费用)。可要是没有商保,在只能自费的情况下,你的医疗账单会比有商保的人高得多。
丙类目录只是中国医疗改革的一个开始,在这样严峻的医疗环境中,你要还觉得保险是骗人的,那我只能期待你特别有钱,有钱到你不用去在乎,自己需要花比别人高几倍的医药费用的地步。
写完这些,我感觉,看病真的成了一道哲学命题。但愿丙类目录的出现,能让这门人间哲学变得更简单些吧。最后还是那句话,但愿人间无疾苦,但愿病者有良药,但愿每一副药品后面,都有一个强大的支付第三方,为我们遮风避雨,为我们保驾护航。

快乐虾 发表于 2025-3-13 19:44:33

1

快乐虾 发表于 2025-3-13 19:45:16

2

快乐虾 发表于 2025-3-13 19:45:44

3

快乐虾 发表于 2025-3-13 19:46:05

4

泰王 发表于 2025-3-13 19:47:03

是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险就是骗人的?丙类药目录能否拯救愚民呢?